近日,应某培训学校负责人的请求,组织该校15名学生体验了一次团体沙盘游戏。沙盘游戏是一种非言语性的深度心理治疗方法,体验者通过在沙盘中摆放自己喜爱的沙具,将无意识直观的呈现出来,从而起到缓解情绪、释放压力的作用,同时可以有效的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团体沙盘则是让多个孩子在同一个沙箱内集体创作一幅作品,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广泛的促进伙伴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孩子更好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七至九岁组和九至十二岁组的孩子分开来体验。从欢呼雀跃地涌进沙盘室,到离开时流露出的眷恋和不舍,不难看出孩子们对团体活动的渴望,他们似乎比父辈们小时候更加需要伙伴关系。回顾团体游戏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结合事后向学校负责人求证,对当今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略有一丝担忧。
首先是自我中心,唯我独尊,这样的情况常见于溺爱型家庭。由于当今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家庭成员对子女的要求无限制满足,在孩子的心中早早就形成了唯我意识,并不自觉地将这种意识带到了与同伴的交往中。在摆放沙具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孩子占有欲极强,恨不得将整个沙箱据为己有、把自己喜爱的所有沙具都摆进沙箱内,稍不如意就是一连串的抱怨;容不得别人的一点点侵犯,甚至有时候会主动攻击,如:挡住别人的去路,把蛇、蜘蛛、鳄鱼等令人恐怖的沙具放到同伴摆好的人物身上;不遵守团体活动的设置,屡次违规,提醒无效。仔细观察发现,孩子如此行为并非有意犯错或挑战咨询师,而是一种不自觉的流露,这个过程中其实他们比被侵犯者更加焦虑,一方面他们要承受同伴们的质问、不接纳,另一方面又困惑于早已习惯的互动模式拿到这里为什么行不通了?游戏结束后表现出不开心的也是这样的孩子。
究其原因,问题不在孩子而是家庭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人格和情商的基石,如果不及时做出调整,孩子继续在人际互动中应用这种模式,未来将会面临更多的压力。
与上一种情况相反,个别孩子表现出畏手畏脚,眼神或游离躲闪,或有意迎合,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明明已将喜欢的沙具放到了沙箱内,却因他人的建议和不经意的责备而违心的重新选择。这种孩子多出现在离异和隔代教养的家庭中。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表现为单亲家庭不断出现。这个过程中孩子亲眼目睹了父母的争吵、家庭的解体、父母一方或双方同时离去,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也随之消失。他们或者成为父母争夺的对象,或者成为被父母遗弃的物品,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灵创伤。还有一些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把孩子常年寄养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家里,隔代教养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老人们无法体察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只会一味的溺爱。导致这两种家庭的孩子体验不到足够的亲情,他们常常觉得被忽视,不被理解,安全感严重缺乏,自信心不足,在人际互动中显得被动、消极;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则问题还要严重,他们心中的困惑找不到人倾诉,情绪没有宣泄的出口,这些也是早恋、网瘾和暴力行为的原因之一。
在游戏过程中,有的孩子喜欢摆放代表完整家庭的沙具,如:房子、父母形象等;离异家庭的孩子会在琳琅满目的沙架上无意识地选择一些残缺的沙具;还有的孩子整个过程中摆的都是可以带给自己依附感的毛绒玩具;父母常年在外的孩子习惯摆放象征着连接的沙具,如:桥梁、交通工具等,表达着他们内心对亲情的呼唤。时隔许久,每看到这些沙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的心中仍会泛起酸酸的感觉。
团体沙盘游戏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搭建一座桥梁,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令人意外的是本次活动似乎体现不出它的意义。七至九岁组孩子的表现是:他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互相之间不发生任何联系。平行游戏本是幼儿初期的主要特点,此时却出现在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身上,不得不令我们深思;而九至十二岁组的表现则是各自为营,一旦感觉到被侵犯便会立刻奋起还击,整个游戏过程中几乎看不到团队合作的迹象,仅有的一点连接也是以攻击的形式。
这样的表现通常都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管束造成的。儿童实际上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成人世界,另一个就是同伴世界,同伴关系在儿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形成,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互助等良好品格。而家长们不但没有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相反却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早期参与社会的权利;学校幼儿园虽然偶尔会给孩子提供一些社会性活动,却由于种种纪律和规则的限制使孩子的天性得不到自由发挥,所起作用也就微乎其微。这样势必会造成孩子在交往中缺乏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进程。
家庭是早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启蒙教育的第一站;孩子的问题首先是家庭的问题,孩子有问题大人应先自省。家长们可以为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遗余力,为了给孩子奠定经济基础全力以赴,对心理素质的关注和培养却明显不足,前面所述可见一斑。家长们在给予爱的同时,应该进化爱的方式,从关注成绩和物质的方式中脱离出来,多去关注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孩子们也需要学校和社会多提供自我探索的机会,适当还给他们一个独立的空间,让他们成长为真实的自己。
|